返鄉種田這條路不好走,有的年輕人清楚自己的夢想,甘之如飴;有的靠著積蓄老本克難度日,但農夫是靠天吃飯、經濟不穩定很難吸引年輕人口真正投入,有的是因為體會人生短暫,喜歡什麼要去做,千萬別讓人生留白,而回鄉;有的是因自己以前做生意或當上班族,遇到人生低潮或瓶頸,回鄉當農夫讓他生活作息正常,身心愉快,逃避外界的家鄉避風港,但鈔票子彈若花盡,還是得做割捨,這也是目前農業傳承的困境。因為,現實真的很重要。

耕田  

 

花生種下已將屆四十幾天了,看著農人吳啟魯準備他的『鐵牛』,我問著今天要做什?他回答要「走鐵牛」,鐵牛這名稱動聽極了,其實就是取代以前母牛工作之一之農業設備機械,我伴隨後跟著他後面,看著他在田裡弓著身軀、埋頭苦幹在田埂間守護且行走著。為何須走田埂溝底?嘗試著了解農事,只怕他多做沒效率的事,他回答說:「這樣走:一可鬆土也可將土覆蓋花生叢,讓土覆蓋花生叢,花生正值扎根期可扎的更深更廣,等花生黃花瀉下便可長出更多更大的花生,一來更可便於灌溉,亦可除去溝中雜草,不用特別除草一次,所以這程序是省不得」他解釋著。

成長中的黑金剛    

其實這些農民只是在顧老本,不太會計較收入;更多的人只是對土地很有感情,不忍心老是休耕、放任田地荒蕪,但老農工作效率當然快不起來,只是對土地有情感的一股力量牽繫著他們,讓他們充滿力氣往前走,立志要當個開「心」農夫,且生活忙碌踏實,身體也較健康,農人吳啟魯一直開心耕種著,一方面不願子女擔心煩憂,一方面來來返返走過無數趟的花生田埂溝底,這樣不吃力不累嗎?我憂心關心著問道,他回答著:「以前沒鐵牛這個好幫手,是使用著真正母牛後面背附著黎具行走,所以不會像以前如此費力了,也好駛多了,只有於回轉彎較費力而已。」一個認真的農人,耕種著屬於他的天地,突然覺得認真的農人,真美。

壁畫2  

前幾天一個年輕農人楊宇帆寫給馬英九總統的信,一天被上萬人熱烈轉載,他以詼諧口吻,道出政府將補助返鄉務農青年最低工資的不滿,不見批判,彷彿朋友話家常,吸引近萬網友按讚。也許是因為農村長期缺乏就業機會,導致年輕人口外流,農業人口將面臨嚴重斷層,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,因為務農:一來辛苦、二來生計沒有保障,通常家中長輩都不會贊成年輕回鄉務農,但因為年輕人的創意,發展多樣的生產和運銷方法,可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益,且年輕人體力好、點子多,不僅可解決農業人口斷層問題,也能帶動農業多元和永續發展,因此年輕人要不要返回農村將面臨很大考驗,這好像是我家的事,也是現代農家及社會即將面臨的問題?大家都在思考著以後該如何走,怎麼走對大家都是最好的路。

arrow
arrow

    吳啟魯阿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